《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

作者:《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 来源:未知 2022-08-10 05:18   阅读:

课型:新授课时: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了解物权法、国际文物保护公约。

  课型:新授课时:1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了解物权法、国际文物保护公约。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重點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一、导入
  播放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
  二、文章背景及作者介绍
  1.将圆明园被毁前与被毁后照片作对比
  两组照片对比强烈,容易激发学生惋惜和愤怒的情绪。为之后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2.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三、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1.雨果对远征中国之事持何态度?
  2.雨果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雨果如此愤怒是因为圆明园的美丽壮观,圆明园是奇迹:
  四、重点品读
  1.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找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指导:读出惋惜中的赞美之情。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找出雨果谴责性的语言,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指导:读出谴责、愤怒、讽刺之情。
  学生单个起来读,老师指导,再齐读。
  ●知识点讲解: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谴责态度。用了反语这种修辞手法:
  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五、问题研讨
  1.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学生讨论:被掠夺的文物该如何回归?买回来吗?
  由这道题转入《物权法》:举一个手机被盗而被盗窃者要求用钱赎回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办法不合理,因为我国《物权法》107条规定“物品所有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品,而不需任何费用”。
  4.文物该如何回家?
  明确:根据相关法律将文物要回,附相关法律公约:
  《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及其议定书。
  内容:
  ●各缔约国在平时即应对文化财产加以保护,禁止在武装冲突时对文化财产进行盗窃、抢劫、侵占、报复等行为。
  ●“强调对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对破坏文化财产应负有责任”。
  ●每一缔约国应在敌对行为终止时向先前被占领领土主管当局返还处于其领土内的文化财产”。
  六、课堂小结
  圆明园被毁,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时期,他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美绚烂的一笔。
  七、布置作业
  以追回文物为主题,给英法两国元首写一封信。
  要求:使用书信格式。
  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6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创造 野蛮人。
  奇迹 |(反语)。
  毁灭 文明人。

分享给小伙伴们: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利, 请联系本网立即做出处理,谢谢。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相关文章